您的位置:首页 >> 园区新闻 >> 正文

科技园区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2019年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3日 15:54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9年科技园区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工作总结

 

2019年,科技园区办公室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园区全体职工努力工作,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建设与管理和园区的日常教研服务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党建工作

2019年,科技党支部在后勤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立足工作实际,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严格按照支部年度学习计划,认真落实支部书记、处级干部、党员领学制度,注重党员教育,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能力素质,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支部的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建设“政治素质高、团结协作强、作风形象好”的优秀党支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党支部全面落实院党委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带领全体党员认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园区班子、党员干部围绕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总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的要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全体党员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进行个人检视剖析和制定整改问题清单,支部及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处级干部参加民主生活会,支部工作视问题6个方面15条。

党支部全年共组织党员集体学习19次,其中,集中学习篇目12篇,观看视频专题3次,开展党员干部讲党课4次,支部书记参加“德胜沟红色教育基地素质能力培训”。党员干部通过组织学习、平时自学、撰写心得、轮流党课、红色基地教育等形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思想上折不扣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常规工作

完成1500亩博览园、2600亩教学果园、30亩园艺园林实训教学基地、60亩养殖实训基地的日常管护工作,不断加强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

1推进基地建设,为教研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1)教学果园改造土地40亩,移栽紫叶李20亩,引种酿酒葡萄品种6个,制作安装葡萄地架杆40亩,配套酒葡萄地智能节水灌溉系统40亩,移栽、嫁接文冠果36000株,补栽果树2600株;为博览园建设提供油松、樟子松、新疆杨、紫叶李、山桃苗木共2500余株。

2)园艺园林实训基地引进花卉、蔬菜品种50余个,充实了实践教学内容。

3)养殖实训基地400m2种猪舍和200m2仔猪舍投入使用,改善了基地种猪和仔猪的饲养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了畜禽养殖的种类和品种。猪场利用博览园教学科研副产品,自行设计饲料配方,自行组织加工,降低养殖成本。

2、承担教研任务,促进产教研有效融合

1)2019年,基地承担校院两级园艺、园林、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实践教学31000余人·学时,圆满完成实习实训任务。暑假期间还承担园艺园林技术系2个专业为期3周和校本部园艺植保学院2个专业为期2周及部分研究生的实习实训任务。

2)园艺园林实践教学基地有效承接“全程定岗、四步实训”实践教学模式的落地实施工作,坚持基地的全时开放,为6名教师的科研提供条件,其中加工番茄、皮燕麦品种选育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重点工作

博览园建设是科技园区的重点工作,按照院党委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工作布局,科技园区积极与土右旗有关部门对接,进一步推进博览园的建设与管理。

1、全力推进博览园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教研支撑

(1)完成30000m2自控温室、12栋日光温室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工作,与土右旗有关部门共同探讨博览园运行管理模式,正在落实三方协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完善博览园基础建设,加大与土右旗政府校地合作力度,启动博览园大门、广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推进博览园建设进度。

3)推进2600亩果园苗木转型升级改造工作,引进林木新品种文冠果、牡丹和芍药等,种植本地特色乡土树种五角枫、油松造型树及沙棘等。

4)与后勤管理与保卫处配合,共同推进园艺培训大楼的建设工作。

2、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1)在2018年的基础上完成110亩果树引种示范区的建设,进行品种展示,开展现代栽培管理技术、果树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筛选培育适宜当地气候种植的优良果树品种。引种10个高粱品种,62个甜菜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助力土右旗高粱、甜菜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

2)2019年博览园引种雪菊2亩、中草药100亩、观赏牡丹1500株、芍药2000株。

3、购置智能提升设备,提升博览园的智慧化水平

1)投入240余万元,购置多功能洒水车、打药机、粉碎机、发电机、果树地专用拖拉机和大田拖拉机及无人机配套设备,进一步提升博览园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满足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的有关需求。发挥学院科技和人才的优势,加速推进“包头国家农业园区” 核心区建设。

2)组织实施2项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构建物联网灌溉系统示范平台。

4、博览园教学科研项目落地实施工作

1)各级各类20余项科研项目在博览园落地实施。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农业农村部项目1项)、自治区级6项、校级6项、市级2项、学院级10个科研创新团队、校地校企横向合作项目2项。

2)科技园区教师在本年度主持科研项目6项,作为项目主持人编写项目申报书5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撰写论文4篇。

(四)拓展工作

1、承办现场观摩会,提高学院知名度

依托学院博览园,2019年8月召开土右旗农业技术推广现场观摩会;201911月召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北区玉米籽粒直收现场观摩会,参会人员有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科技厅、农牧业厅、农大教师学生共300余人。

2、增强科技服务意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与土右旗农牧局联合,承担土右旗农民培训、现场观摩学习工作。开展中国玉米农机农艺融合的机遇与挑战等专业知识和新型实用技术讲座,全年培训550余人次。

2)选派5名教师为“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为四子王旗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全年组织专家服务团队赴四子王旗3次,科技特派员一对一帮扶30次。

3、高效完成学院来访接待工作

精心安排,高效落实,协助学院完成自治区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巴晓雯一行莅临博览园观摩调研接待工作。全年完成各级各类来访人员的接待工作,累计750余人次。

(五)其他工作

1、人才培养工作

本年度选派1名同志赴澳大利亚学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园艺作物、农作物、牧草的栽培模式等。30余人次教职工参加了区内外举办的学术交流会与博览会,赴广东考察绿垠现代农业水耕集团、广州花卉研究所,考察园艺园林公司组培技术和红掌、白掌、粗肋草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运行;参加寿光蔬菜博览会、北京世园会,参加德国馆开馆仪式,详细的了解园艺、园林植物的种植模式与创意思维,以及德国农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外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2、消防安全工作

园区严格执行部门消防安全定期巡查制度,制定应急预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实行工作人员每日巡查,科室负责人每月组织自查,部门领导不定期督查的三级工作模式。全年无生产、消防安全责任事故。今年4月被学院评为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先进单位。

二、2020年工作愿景

(一)基地建设方面

1、校地融合,继续推进博览园设施、大门、广场及园区水电路网配套工程建设。

2、推进博览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装备与示范,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进包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

3、实施果园生态经济林果区苗木转型升级改造,提升果林农业机械的应用与示范。

4、按照博览园“产、学、研、旅、创”功能定位,加大园区生态环境治理。

(二)校地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

1、继续深化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落实“三方协议”, 创建博览园 “共建共管”的运营模式。

2、高标准农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的应用与推广,做好政府产业对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3、国内外合作,推进运动马饲草试验示范工作(品种选育和农业机械一体化)。

(三)教研方面

1、继续完善博览园农业保障措施,服务教研工作。

2、引进科研团队,加大项目申报,促进多层次科研项目在博览园的落地工作。

 

                          科技园区办公室(实践教学中心)

                                20191220日